在刑法学中,构成要件是指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基本条件。构成要件通常分为两大类:记述性构成要件和规范性构成要件。二者虽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性质和功能有所不同,理解它们的区别对于深入理解刑法构成要件具有重要意义。
记述性构成要件(Descriptive Elements)是指刑法条文中直接描述的犯罪行为本身的客观特征。它通过具体的事实和行为特征来明确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记述性构成要件不涉及行为的评价或社会意义,而是简单地描述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
例如,刑法中的“盗窃罪”构成要件描述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其中,“非法占有”以及“他人财物”都是记述性构成要件的内容,直接反映了盗窃行为的具体外在特征。
规范性构成要件(Normative Elements)则是指刑法条文中含有的、对于行为本身是否应当被定性为犯罪的规范性评价。这些构成要件不仅描述行为的外在特征,还涉及到对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
例如,刑法中的“过失致人死亡罪”规定,“因过失致人死亡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其中,“过失”就是一个典型的规范性构成要件,它不仅描述了行为的外在表现(即行为人没有故意造成死亡),还包含了对过失行为的法律评价,认定这种行为可能引发刑事责任。
规范性构成要件则加入了法律评价和社会评价,强调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或社会规范的要求。
功能不同:
规范性构成要件则用于判断某一行为是否符合刑法中对于犯罪行为的规定,是否违反了社会规范。
应用领域不同:
记述性构成要件和规范性构成要件是刑法中两个关键的构成要件类型。记述性构成要件主要描述犯罪行为的具体外在表现,而规范性构成要件则对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分析和判定刑事案件时,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适用刑法条文,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